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伊拉克、阿富汗等国“重建经济”关注家博会

2006-04-03来源:国际在线阅读数:1986

  国际在线4月3日专稿(驻宁波记者 曹美丽 通讯员 柴山 史晓青):将于4月8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家居博览会昨日向新闻界宣布:展会期间将有来自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等五大洲20多个国家的客商来家博会参观、采购和考察。其中,伊拉克驻华大使馆Mr.Hussien R.Sarhan参赞和阿富汗伊斯兰国大使馆驻华大使艾哈迈德·埃克利尔·哈基米等来自各国也赫然在列。这表明,中国家居产业第一展已经开始进入“伊拉克重建”等重大国际政治经济事件组织方的视野。 
  据悉,由于战乱和国际社会的制裁,使伊拉克的基础设施比临近国家至少落后 30 年,伊拉克战后重建将耗 1000 亿美元以上。仅在伊拉克正式重建的第一年,光美国政府用于恢复伊拉克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投入了 186 亿美金,全球其它各地对伊拉克的经济投入更达到了 330 亿美金。眼下,伊拉克不管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的商品都有巨大需求。 
  同时,随着中国在推动地区合作、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国重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和“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声名鹊起,最近在着力推动“重建经济”的各国纷纷加大了在中国的采购力度。据阿富汗和伊拉克驻华大使馆此行负责人介绍,中国家居产业上中下游“产业联动”的新动向已经引起了他们的关注。伊拉克战后重建的采购内容几乎涉及所有基础建设和恢复伊拉克国民经济体系的必要部门。届时他们将重点关注“重建经济”的采购目录中急需的包括建筑建设类、交通设备、食品饮料及家电等相关产品。 
  另外,家博会上的中国企业能否抓住机会,抓住来到自家门口的国际采购商机、夺下大单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在3月30日刚刚结束的2006伊拉克重建采购洽谈会上,伊拉克商会、伊拉克石油部、工业部、水利部下属的大型国有企业组成的采购团和美国新奥尔良州重建委员会等曾携10亿美元大单赴会。3天内约有500家国内供应商接踵而来,但最终仅有一家汽车配件企业当场拿到3000万美元的订单。其中,“企业国际化程度不够”、“仍在用国内贸易的思维进行国际贸易”、“缺乏谈判技巧与专业精神”成为了国际客商眼中“中国制造”的硬伤。很多客商反映:“本来以为国内企业具备丰富的外贸经验,没想到很多企业连最基本的英文资料都没有准备。” 
  在国际化程度首次突破20%并成功晋升国际展的中国国际家居博览会上,“中国制造”能否真正经受住国际买家挑剔的目光?谜底将在4月8日之后方能揭晓,而这也将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91吃瓜网 听泉鉴鲍 红桃国际 51暗网 deep色客